王洪君
毕业院校:武汉大学
专业职称:正高级工程师(给排水)、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(给水排水)、国家咨询工程师(投资)
市政工程,是一门“隐形”的艺术。
不似建筑设计,以造型与高度对话天空,接受万千大众的赞叹;也不像水利工程,以巨坝雄姿力挽狂澜,彰显征服自然的伟力。市政工程的舞台,深藏于我们每日行走的路面之下,融于城市无声跳动的脉搏中——是纵横交错的“城市血管”,是精密运行的“地下生命线”。无需被看见,却始终以默默的坚守,支撑着现代城市的每一次呼吸、每一刻运转。
中工武大市政院总工程师王洪君,正是这样一位构筑城市“隐形世界”的工程师。她用二十年的职业生涯,诠释了“于细微处见知著,于无声处听惊雷”。她的匠心,不追求地标性的彰显,而倾注于系统性的缜密;不聚焦于万众瞩目的竣工剪彩,更着眼于数十年安全运行的深远承诺。这背后,是甘于幕后的沉淀、统筹全局的视野,以及对时间负责的专业情怀。
沉默的匠心:在看不见的地方做到极致
王洪君的技术舞台,在新疆准东戈壁的长距离输水管线,在城市道路纵横交错的深层廊道,在污水处理工程重重净化后的涓涓清流。她不畏艰苦、扎根一线,将专业精神倾注于每一个项目的深处。
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二级供水系列工程现场踏勘
在王洪君看来,设计师的目光,不止于图纸上的精准设计、施工中的有序推进,更融入城市日常运行的细微之处——是千家万户打开水龙头时稳定充足的水压,是暴雨来袭时迅速排涝的城市韧性,是污水处理后回归自然的清澈水流,是持续为城市注入生机与活力的一条条“看不见的动脉”。这份深植于责任的坚守,甘于幕后、不求闻达,却始终以专业与细致,将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,守护着城市地下血脉的畅通与稳定。
新疆准东长距离输水项目施工现场
侧记:戈壁滩“20公里”生活圈
据王洪君回忆,当时驻扎在准东戈壁滩项目上,补充物资都要开车到20多公里外的地方。项目初期的艰苦,就浓缩在这“20公里”生活圈里。王洪君带领设计团队住在业主搭建的彩钢板房里,生活用水都未经完善处理。但就是在这样“与世隔绝”的条件下,团队一扎就是几年,伴随着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开展与交付,王洪君团队用优质服务与精品工程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赞扬,打响了中工武大在新疆地区的品牌口碑。在王洪君看来,不畏艰苦、扎根一线的这份执着,是“匠心”精神最朴素的底色。
侧记:戈壁风沙中的“徒步勘察”
在戈壁地区开展勘察工作,首要任务是克服风沙强劲、距离遥远等严苛自然条件。野外作业与风餐露宿成为工作常态,尤其在车辆无法通行的区域,勘察人员必须全程徒步前进,具体时长则完全依据线路实际状况而定。王洪君曾多次带领设计团队,肩扛设备徒步穿越车辆难以进入的区域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市政工程师“脚下沾泥,心中托底”的专业精神。匠心,始于每一步的扎实脚印,确保每一条选定的管线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。
湖北团风县供水管网改造项目
侧记:汇报前的“彩排预演室”
“我们去汇报,都要自己提前预演,可能不止一次,直到达到标准。”据团队成员回忆。项目正式汇报前,要进行内部预演,这是王洪君团队的特色。王洪君会组织项目成员,模拟汇报场景,一遍遍打磨陈述逻辑和表达方式。在王洪君看来,汇报是设计灵魂得以呈现的关键一环,确保设计意图被业主清晰理解、精准传达,并能得到良好反馈。匠心,不仅在于图纸的精益求精,更在于做好服务细节,准确把握客户需求。
系统的智慧:从源头到末端的全局掌控
市政工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,考验的正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贯通能力。
湖北枝江市城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
给排水专项规划(湖北咸宁市)
王洪君的匠心,以系统思维运筹全局,执项目于掌脉之间——从区域水网的宏大布局,到水厂工艺的细腻雕琢,再到连接千家万户的管网脉络;在规划中,融通“天、地、管、河”,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的韧性系统;于国际项目合作间,融通不同标准体系,在复杂条件下筑就安全高效的新型市政工程,展现出中国工程师在破解项目重难点中举重若轻的集成创新之力。
中国-白俄罗斯工业园项目与当地设计单位交流
侧记:想尽办法的“资料攻坚战”
在很多外地项目上,公司团队作为“外来者”,也曾面临前期关键的设计资料获取受阻。“我们在现场详细踏勘后,与各个部门反复对接,收集所需资料及信息;有些单位对接时,即便业主开具证明,仍面临不配合的局面。”王洪君回忆道。没有抱怨,只有行动。王洪君带领团队无畏困难,多方奔走,确保设计顺利开展。匠心,是为保证设计衔接顺畅、质量过硬的那份责任心,也是专业领域外的智慧与韧性。
时间的承诺:为未来而建造
市政工程,是写给未来的信。其价值从不显于一时,而需经由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风雨洗礼,方能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发璀璨。
湖北崇阳县青山引水工程
湖北鄂州华容区农村污水治理EPC项目
王洪君经手的项目,无论是稳定运行多年的新疆供水工程,还是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污水处理设施,都以其卓越的长期稳定性能,成为支撑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基石。这是一位市政工程人对专业技术的高度责任感,也是对城市未来、对环境永续的庄重承诺。
湖北钟祥污水厂提标改造项目
侧记:让业主“不再挠头”的套管
在城市项目中,最让业主头疼的就是“马路拉链”——一条路反复开挖。一位业主曾向王洪君诉苦:“这条路今年已经挖了两道了,再挖投诉就太多了!”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王洪君。从此,王洪君团队在设计中养成了一个“多想一步”的习惯:在新建管道时,会主动预埋几个多余的套管,为未来可能铺设的其他管线预留通道。“我们只是多花一点点心思,就能为业主和市民避免未来巨大的麻烦和浪费。”匠心,就在这个小小的套管上,看不见,却承载着设计师的温度与远见,于细节处创造价值。
经验的沉淀:在实干中求创新
多年来,王洪君始终秉持“实践出真知”的信念,将深耕一线的宝贵经验,系统梳理、淬炼为扎实的技术成果。1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项,4篇高水平论文,3项实用新型专利,1项国家标准参编;担任行业专家多次为重大项目出谋划策、把关定向,作为企业指导老师为武汉大学本科生答疑解惑。王洪君以工程师之笔,将匠心铺陈于大地,为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,写就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温暖答卷。
获奖证书、行业专家聘书与技术专利证书(部分)
结语:隐形世界的筑梦师
王洪君,就是这样一位深耕城乡建设发展的“大地织网人”。在她身上,我们看到了中工武大人优秀的工匠精神。她以技术为笔,在我们脚下,绘制着城市发展的血脉蓝图——无声,却力量千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