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匠心】珞珈学成向水利,笔落山河守安澜——记中工武大水务设计院总工程师 张艳敏

    

缘起珞珈,与水同行

东湖的烟波尚未漫过记忆的堤岸,珞珈山的青翠已悄然印入岁月深处。2007年蝉鸣盛夏,自珞珈学成而来,张艳敏轻轻叩开中工武大的大门——自此,她与江河湖库的缘分,便如东湖涟漪般层层铺展,再未停歇。

武汉大学毕业合影(第一排左三)

在水利事业的蓝图上、咨询服务的方寸间、工程设计的毫厘里,她始终潜心钻研。案头的报告翻过一页又一页,窗外的星月换了一轮又一轮,在晨光中汲取新知,于暮色里打磨技艺。时光淬炼了她的专业锋芒,让经验智慧如河底金沙般渐次沉淀,愈发厚重闪亮。

步履山河,经纬水网

足迹是工程师写给大地的诗行,每一步都镌刻着对山河大地的赤诚。百余项大中型设计咨询项目,在时光卷轴上晕染出一位水利人职业生涯的磅礴气象——既是项目掌舵人,于擘画间定乾坤;亦是技术雕琢者,于毫厘处见匠心。

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现场(左图)

为准备国外大型灌区项目在东北考察(右图)

武汉市蔡甸区军运会周边水体综合治理项目


武汉市东湖低排泵站及配套低排进水渠项目

在张艳敏的笔下,是固若磐石、调控洪涛的水库枢纽蓝图;是清波舒展、唤醒生态的河湖治理方案;是蜿蜒起伏、孕育丰饶的灌区方案规划;是翻山越岭、穿越艰险的供水工程管网。四季风雨洗练,岁月实践打磨,张艳敏早已能从容驾驭各类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经纬,于无声处织就守护山河的安澜水网,让每一滴水流淌得更有温度,让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生机。

执掌技术,强基固本

日积月累、春秋流转,恰似涓涓细流奔赴江海。2020年履新院总工程师,张艳敏的目光开始从设计图纸的精微尺度,投向技术发展的战略版图。

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水质提升工程

在院长的大力支持下,她带领团队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定力,牵头修编质量管理体系、推动生产信息化升级、精研项目全流程管理、深耕各专业所团队建设,让多元技术能力均衡发展,在协同中凝聚更强合力。

湖北省宜昌市清江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

这些默默打基础的努力,就像春雨一样,慢慢滋养着所有技术团队。大家配合越来越默契,以前觉得难啃的“硬骨头”项目也能顺利拿下,最终助力全院业绩逐年增长。张艳敏用远见和实干,为中工武大水利水电板块业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笔耕不辍,启迪后学

案牍间的晨昏流转,是她潜心钻研的注脚;图纸上的笔墨耕耘,沉淀出愈发精湛的技艺。5篇核心期刊,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,10余项省部级以上咨询设计奖,5项全国行业QC一等奖,8项专利软著,主编《湖北省水利工程技术审查实施指南》等,担任武汉大学校外兼职导师并参编本科生教材。张艳敏以笔为犁,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,让工匠精神延续传承。


获奖证书及参编行业标准(部分)


作为行业专家受邀参与海南“幸福河湖”项目验收

作为业内专家,张艳敏多次受邀为重大项目出谋划策、把关定向。蕲水灌区新建蓝图里有她的笔触印记,东风渠灌区的现代化进程中凝结着她的真知灼见,大冶湖水环境治理、金口泵站改造更新等工程的脉络梳理间藏着她的专业判断。这份执着坚守与笃定追求,让她的专业口碑在行业中日渐坚实,如长夜灯塔照亮水利事业的求索之路。

江河为证,匠心长流

设计师的匠心,深藏于图纸上每一道精准勾勒的线条里,那是智慧与美学的无声对话;凝结于参数反复推演、寻求最优解的实施方案中,是理性与严谨的深沉交响;更融进对民生冷暖的深切体察与感知间,将冰冷的水利工程化为对人间烟火的温情守护。从笔尖到大地,从蓝图到现实,让每一项工程都成为写给山河、献给人民的动人答卷。

薪火相传,步履不停。张艳敏的故事还在继续,愿你我承续这份中工武大人的热情与坚韧,沿着她的足迹,在祖国壮阔的山水画卷上,续写温润磅礴的时代诗行。